小小一杯茶想要泡好卻不簡單
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小小一杯茶想要泡好卻不簡單

泡茶,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。投茶、注水、出湯、斟茶,就是泡茶的整個過程,但越是簡單的事,越不容易做好。在泡茶的過程中,每個人的心境不同,心性不同,泡茶的動作不同,泡出來茶湯的口感也會有差別。

泡普洱茶時,一般用蓋碗與紫砂壺,蓋碗可以控制蓋口的大小,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把茶湯瀝盡,葉底一目了然;而紫砂壺要是用好了,確實可以出神入化,但必須要熟知每一把壺的壺性,一把壺只能泡一種茶甚至一款茶,壺會吸收茶味,泡不同的的茶葉容易串味,局限太大。

沖泡普洱茶,通常有“透”和“悶”兩種泡的技法?!巴浮笔侵冈跊_泡過程中,不合上蓋子,保持透氣性,茶味在水中慢慢析出,時不時的飄過陣陣茶香;“悶”是指沖泡過程中,合上蓋子,保持內部高溫狀態(tài)使茶葉內物質快速析出,加重茶湯的滋味。

在沖泡普洱茶時,怎么使用“透”和“悶”技法,應根據茶性與原料的嫩度狀態(tài)而定。一般情況下,用料較嫩以“透”為主,用料相對較老以“悶”為主;茶性濃烈的以“透”為主,茶味清淡的可以“悶”為主。一般來說,生茶不適合悶泡,“悶”過之后會使香氣不易顯露,熱氣得不到散發(fā)就會讓茶葉“悶熟”,而且茶湯的“水味”比較重,同時“悶”也會加速茶葉中內含物質的溢出速度,導致一泡茶的“上段”和“中、后段”茶味表現落差過大。

茶性濃烈的茶適合“透”著喝,慢慢的品飲,“悶”了茶湯太濃,對于不是很“重口味”的人可能難以接受。用料較老的茶因為茶質更粗老,茶葉內細胞壁質地更厚實,以高溫和“悶”“透”結合的方式,更能發(fā)揮出其滋味。

而在實際生活中,可能很多人因為過快的生活節(jié)奏無法慢下來細細品飲,亦可選擇“熟茶悶泡”,選用適合的保溫杯,投予適量的熟茶,潤茶去水后注入沸水,悶泡2個小時即可品飲。悶泡后的茶葉的內含物質能最大化溢出,并在60—80℃下充分淳化,釋放出茶品的口感特性,也不失為應急之上策。

制茶者講究看青做青,品飲者一樣講究看茶泡茶。沖泡之道乃平衡之道,實際應用要根據茶性、用料、制茶工藝、品飲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實際的調整,切勿以同一招勢從白茶泡到黑茶,從開始泡到最后,那樣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協(xié)調的茶湯的,也頗有“耽誤了好茶”之虞。

茶道茶道,以茶入道:順勢而動,以和為貴;抓大放小,有的放矢。

順勢而動,厚積薄發(fā)

【匠心三十載,鑄一路風華】

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?!巴亮著P凰人”三十二年的砥礪奮進,雖說未達傲視同儕,卻可說獨運匠心,開創(chuàng)了普洱茶的輝煌盛世,鑄就了一段“鳳凰沱”江湖風華。

【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(fā)】

公司榮膺“中國馳名商標"的稱號、載譽而歸之時,有感于并肩土林的諸君,風雨同舟中博觀而約取、厚積而薄發(fā),特將彌足珍貴的十年大理干倉珍藏(大樹陳料噸余)精制成餅,據義賦名《厚積薄發(fā)》,共諸君見證土林歷史,鴻觀圖展。

【好茶品鑒】

餅形圓潤,索條肥壯

香氣純正、濃醇,杯底香持久

湯色橙黃明亮,滋味濃厚回甘生津